其他

碧云寺:毁于英法联军的静宜园何等美丽,如今只能靠它遐想了

2017-11-08 旧京图说​ 中国摄影出版社

点击上方 “中国摄影出版社” 关注我们 



中国摄影出版社天猫旗舰店

 2017年11月11日-12日 全场 5折

(限量版图书不参加此次活动)




本文刊载于2017年11月7日《北京日报》第16版·


深秋时节,北京最美的风景是西山红叶。每年10月底11月初的香山红叶节,香山周边总是人山人海,摩肩接踵。以至于近年来不得不开发出更多赏红叶的去处,才能缓解香山的压力。


北京人赏红叶的习俗由来已久。早在辽金,就有不少文人骚客到香山赏红叶。金代诗人周昂有诗云:“山林朝市两茫然,红叶黄花自一川”,就描绘了香山的秋景。


荷兰摄影师希特斯于1902年至1905年间拍摄的碧云寺全景,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,塔顶建有五座小石塔。


碧云寺石牌楼及牌楼前的石狮,希特斯拍摄于1902年至1905年间。


清末拍摄的碧云寺石牌楼。碧云寺石坊屏风的芯板刻有佛像、石狮。牌楼石柱满雕云纹,柱顶为石兽。夹杆抱鼓石,雕刻细腻、浑圆大方,在北京的抱鼓石中堪称第一。楼顶的瓦檐及斗拱均为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,其雕刻技法和风格与金刚宝座塔浑然一体、相得益彰。照片中石牌楼后面为砖牌楼和金刚宝座塔。


石牌坊后有两座八角形碑亭,南北相对,亭内立有乾隆御制的金刚宝座塔碑。本片摄于20世纪初,亭前站立着一名身着清朝服饰的男子。


明代,香山成为京郊最有名的景区。“深山藏古寺”。香山附近的寺庙也渐渐兴旺起来,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碧云寺。碧云寺位于香山北麓,始建于1331年,全寺依山而建,坐西朝东,是西山最美丽的寺院。明人陶允嘉曾用“西山一径三百寺,唯有碧云称纤秾”的诗句赞颂碧云寺。


汉茨-冯-佩克哈墨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拍摄的碧云寺全景,相比前两张,此时的碧云寺罗汉堂及金刚塔已经略显破败,罗汉堂北部的房屋已经破损不堪。



清末的碧云寺,对比前一张拍摄于夏天的照片,这张冬天拍摄的照片价值更高,可以清晰的可以看到金刚塔、罗汉堂等建筑的格局和当时情况。


从金刚宝座塔上向下望碧云寺中轴线。德国摄影师汉茨·冯·佩克哈默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。佩克哈默于1917年至1927在中国居住了10年,1920年他拍摄过许多北京的风光片。


清代,康熙皇帝曾多次驻跸碧云寺,留下《驻跸碧云寺》《碧云寺临泉望月》等诗篇。碧云寺俨然成为集寺院与园林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皇家寺院。寺中不但有殿塔、亭坊,而且植被茂盛、草木掩映,成为香山欣赏红叶的绝佳地点。

    

康熙皇帝在香山建成香山行宫。后来,乾隆皇帝将之发展为“静宜园”,成为“三山五园”之一。1847年,碧云寺被大规模修缮,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础上,又在寺后墓圹所在地新建印度式的金刚宝座塔,并增建罗汉堂和行宫院。1860年,英法联军火烧三山五园,静宜园也未能幸免。不过,碧云寺却保存下来。直到民国仍然是北京最负盛名的赏红叶胜地。

    

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曾说:“我不是什么老北京。可是,凭我这些年来的经验,我敢大胆地说,秋天是北京最可爱的一个季节,尽管我们还嫌它的日子短了些。当这房子里火炉还没生火,气候凉爽可是并不寒冷的时候,观览香山一带(包含碧云寺在内)自然的丰富色彩,正是北京市民和远方游客一种难得的眼福”。


汉茨·冯·佩克哈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拍摄的碧云寺金刚宝塔前的石牌楼。


金刚宝座塔前的砖牌坊。砖牌坊为三间七楼,三券门洞,券脸及上下枋无饰纹,坊额无匾。希特斯摄于1902年至1905年。


石桥、砖牌楼及金刚塔。希特斯拍摄于1902—1905年。


在石牌坊后面有一座石桥横跨在河道上,石桥及河道后面有两座御制碑亭,建于清乾隆十三年(1748),南北各一座。亭八角重檐,上檐为圆攒尖顶,檐下装饰石雕斗拱。亭内为穹窿顶,顶部有龙头藻井。亭内有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,左亭内为满文、蒙文,右亭内为汉文、藏文,碑文介绍了金刚宝座塔的由来。希特斯拍摄于1902—1905 年。


美国人西德尼·戴维·甘博于1919 年拍摄的八角形碑亭。


如今,静宜园已经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,成为了人们遥远的遐想。唯有碧云寺仍香火旺盛,历经700余年不衰。


自上世纪80年代末香山举办红叶节至今,游客逐年递增。满山红叶也成为北京金秋中最美的一景。


图片来源《西洋镜下的三山五园》


刘阳、翁艺著

出版时间:2017年9月

中国摄影出版社



中国摄影出版社影艺空间

一周年店庆

更多活动信息猛戳:

周末与其拥堵看红叶,不如来影艺空间收获干货满满的讲座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火速报名


中国摄影出版社|分享影像、阅读与生活

微信ID:cpphphoto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